《归队》兰花儿引争议:抗联女战士嫁匪首?原型故事比剧情更戳心
抗战剧《归队》中,抗联女战士兰花儿是最戳人的角色——她没走“完美英雄”的路子,却用突围、劝匪、护子三段生死经历,活成了抗联女性精神的缩影。有人说她“嫁匪首、生孩子,混淆敌我”,可顺着她的故事往下看,再结合那些真实原型,才懂这背后藏着怎样的信仰与牺牲。
抗战剧《归队》中,抗联女战士兰花儿是最戳人的角色——她没走“完美英雄”的路子,却用突围、劝匪、护子三段生死经历,活成了抗联女性精神的缩影。有人说她“嫁匪首、生孩子,混淆敌我”,可顺着她的故事往下看,再结合那些真实原型,才懂这背后藏着怎样的信仰与牺牲。
这部剧虽然已经大结局了,但是内心到现在还是难受的,就像被人重重地捶了一下,整个人都是木木的,很多观众都有这个感觉,这也是这部剧收视率不高的原因。
小白马当初看见花儿杀日本人,并把她从日本人枪下救回来,就对她动心了。如果不是娶了她,也没人能在身边软磨硬泡,外加激愤劝服他带着兄弟参加抗联。
《归队》大结局了,老排长牺牲了,小贵也牺牲了,他们曾约定的松树下也就剩下了三人:汤德远、高云虎、万福庆。
她算是最早牺牲的战士了,当初被小白马搭救,两人互生情愫,还有了孩子,但是在兰花儿的坚持之下,小白马也带着山上的兄弟们加入到了抗联的队伍。
赵科长会有这样一个结局,完全就是纯纯的咎由自取,明明日本鬼子都要完蛋了,竟还想着跟汤德远作对,这简直就是不自量力。
鲁长山领着万福庆、高云虎扑通跳进冰水,对岸有苏军接应,先给热汤再给子弹。
雪花往下落,镜头往下一扫,就看到了富家少爷田小贵被绑在老榆树上,皮袄让鞭子一道道抽开,雪掉进去立刻化成血珠子,顺着脚踝往草窠里滴。
在这之前,小队绑走了“刘郎中”,并且把刘郎中当成了肖铁林的替身。被田小贵开枪击中头部的那个蒙头人,就是“刘郎中”。
兰花儿来不及哭泣。她抱起襁褓中的孩子,继续在枪林弹雨中奔跑。前有江水拦路,后有日寇追击,这是《归队》第18集最让人心碎的一幕。
在这之前,小队绑走了“刘郎中”,并且把刘郎中当成了肖铁林的替身。被田小贵开枪击中头部的那个蒙头人,就是“刘郎中”。
但是,我也不是一个特别能薅的人,因为精力不太好,效率也不太高,写不了很多。再加上自己本身还是有一点点更高层面的追求的,我总觉得的,细水长流,只要坚持慢慢走下去就好,最终还是要稳稳地向前走。
酒楼的灯晃得人眼花,汤德远坐在肖铁林对面,手里捏着一张“东风”,心里想的却是十年前雪地里那口没咽下的气。
很多观众第一反应是:兰花儿死得太突然了。手里抱着孩子,身边围追堵截的日寇,前方又是刺骨的河流。她别无选择,只能用自己的身体给孩子撑起最后一道屏障。镜头定格在水面上,那一刻,没有豪言壮语,只有母亲最本能的牺牲。
冰块漂走那一刻,江水没过兰花儿胸口,她两手空了出来——孩子已经顺着江流滑出十米,苏联兵抬枪的手停住了,他们看见襁褓还完整。
腾讯刚上的《归队》火了,更令人意外的一点是,这部剧彻底打破了我对“只有中老年人才爱看抗战剧”的刻板印象,网上很多95后、00后的年轻人也在热烈讨论剧情。《归队》完全不是以往那种悬浮的“抗日神剧”,也压根不会为了讨好年轻观众硬塞很多谈情说爱的狗血桥段,当然,剧中
而这最后几集内容,最为跌宕,也最为催泪。它最狠的“刀”,是让你看见“信仰”两个字原来是有体温的。
而这最后几集内容,最为跌宕,也最为催泪。它最狠的“刀”,是让你看见“信仰”两个字原来是有体温的。
看看现在的汤德远,根本不敢想象,这就是那个躺在干草堆里快死的人,也算是与死神打过了数次交道,再次现身,老汤像变了一个人。
电视局《归队》的播出,一下子让人回到了“九一八”后,日军铁蹄践踏的东北,白山黑水间,抗联的战士们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,为了祖国和人民,一直与鬼子战斗。